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相較于2022年,2023年長江干流監測點位單位資源量均值上升了16.7%,長江流域監測到土著魚類增加34種,監測到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增加了3種……在湖北武漢4日召開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工作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沿江各地、各部門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系統實施保護修復措施,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這位負責人介紹,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呈現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魚類資源量得到較快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有所提升、棲息地修復工作穩步推進等特點。
監測顯示,2023年,長江干流監測點位單位資源量均值達到了2.1千克,長江流域監測到土著魚類227種、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分別比2022年增加了16.7%、34種、3種。2022年,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達到了1249頭,比2017年增加了237頭,實現了歷史性止跌回升。
此外,2023年,采砂和航道整治等涉漁工程強度有所下降,棲息地破壞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長江干流、洞庭湖、鄱陽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相較于2018年提升了兩個等級,赤水河完整性指數已經恢復到“良”的等級。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生物種質基因庫,在我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門將加強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推動落實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在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實施一批保護和修復工程,推動各地抓緊謀劃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河湖水系連通修復方案,推進重要棲息地的保護修復;科學實施增殖放流,優化放流種類結構、規范民間放生行為、加強放流效果的評估,不斷推進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