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集體協商激發城市聚才“薪”動力
宜悅人才,昌達未來。近年來,湖北宜昌不斷探索創新人才政策,力促城市與人才“雙向奔赴”。其中,工會著力推進集體協商激發城市聚才“薪”動力,成為一個生動縮影。
吸引青年才俊筑夢
為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吸引更多青年才俊筑夢宜昌,早在2021年,宜昌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市企業家聯合會就聯合發起全市大學畢業生就業最低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企業對新吸納就業的畢業生落實最低年薪標準,專科生4.5萬元、本科生5.5萬元、碩士生8萬元、博士生20萬元。
這一集體協商,不僅僅針對最低工資,還包括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以及年休假、探親假、產假等方面內容,激發了青年人才創新創造的潛能。
記者在宜昌之前舉辦的大型線下招聘會上看到,大多數招聘企業的基礎崗位待遇有了明顯提升。湖北宜化集團招聘員介紹,該企業本科生月薪為6000元至7000元,比去年提高了大約1000元,同時還有職工宿舍、倒班餐補等福利。
“通過集體協商,健全了人才薪酬激勵機制,構建職工與企業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和諧勞動關系。”宜昌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馮正宏說。市總與相關部門攜手合作,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讓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愿意來、留得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在工業重鎮宜都,機械行業(裝備制造業)是重點培育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六大主導產業之一。然而,在多年前,該行業存在招投標惡意競爭、用工互挖互撤等亂象,嚴重制約著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助推宜都機械行業健康發展,宜昌、宜都兩級工會主動作為,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成立了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領導小組,實地走訪調研16次,與企業、職工進行深度交流,向一線職工發放了700余份調查問卷,收集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行業工會與行業協會開展了多輪集體協商,最終順利簽訂了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問題。
集體協商確定了宜都市機械行業企業16個技術工種行業最低工資標準;明確最低工資標準上浮5%至8%;確定全行業內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不低于3%至5%;一線職工工資不得低于企業平均工資水平。
行業工資集體協商,規范了行業內同工種的工時定額標準、工資薪酬待遇,解決了企業之間互相“挖墻腳”等亂象,讓用工單位吃下了“定心丸”,穩定了高技能人才和技術骨干隊伍。
如今,宜都裝備制造產業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了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工程油缸、輸送機械、液壓機械、水果加工設備的整體水平位居國內前列。
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油價和車輛維修能不能便宜一點?”“住宿能不能優惠一點?”2022年9月28日,湖北愛奔物流園職代會現場,平臺貨車司機發問。當天,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集體協商,愛奔物流園工會聯合會與企業簽訂了集體合同。
這既是宜昌市也是湖北省首份平臺貨車司機集體合同,涉及貨車維修、貨車司機食宿等各項成本優惠減免金額380多萬元,惠及全國各地平臺貨車司機6800多名。
宜昌市猇亭區總工會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譚勇告訴記者,愛奔物流園是宜昌最大的物流園,平臺貨車司機來自全國各地,為了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開展了幾個月的工作。
愛奔物流園工會聯合會成立于2021年12月。譚勇介紹,在工會聯合會成立以前,猇亭區總工會采取了服務先行的方式,補貼20萬元在愛奔物流園建成司機之家和愛心驛站,幫助平臺貨車司機解決實際困難。針對貨車司機就業靈活、流動性大的特點,實施了網上掃碼入會,盡可能地將平臺貨車司機納入工會組織中。
2021年,宜昌市總出臺了《關于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的若干措施》,以建會入會為基礎,以服務先行暖人心為關鍵,以團結職工隊伍聚人心為目標,實打實做好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
截至2022年底,宜昌已在全市24家新業態企業開展集體協商,覆蓋快遞員、外賣送餐員、貨車司機、電商職工等從業者萬余人。